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鹬蚌相争成语用法)

2024-04-17 23:37:36 解铭网

摘要很多朋友对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和鹬蚌相争成语用法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是什么意思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含义1...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鹬蚌相争成语用法)

很多朋友对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和鹬蚌相争成语用法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是什么意思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含义

1、“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意思是鹬鸟和河蚌僵持不下,最后都被渔翁带回家。比喻两方争执不下,最后白白让第三者获得了利益。出自于刘向《战国策·燕策二》,是谋士苏代为游说赵惠王停止攻打燕国时讲的一则寓言故事。

2、关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赵国一直想要攻打燕国。于是,燕国便派使者苏代来劝导赵惠王。苏代对赵惠王说:“在我来赵国的途中经过易水,我看到一只河蚌正在舒服的晒太阳。这时突然来了一只鹬鸟去啄河蚌的肉,河蚌连忙合上壳子将鹬鸟的嘴紧紧钳住。”

3、“鹬鸟和河蚌一直僵持不下。正好被渔夫看到,就将它们两一起捉走。如今赵国要攻打燕国,到时候双方相持不下,不就成了鹬蚌吗,那强大的秦国可能会成为“渔夫”啊。还请大王三思。”赵惠王觉得非常有道理,就停止了对燕国的攻打。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是什么意思

意思:鹬和蚌相互争斗,打渔的人得到了好处。

读音:yù bàng xiāng zhēng,yú rén dé lì

例句: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的事情是时有发生的。

近义词: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yù bàng xiāng zhēng,yú wēng dé lì ]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二》:“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翻译:河蚌出出晒太阳,鹬用嘴啄它的肉,被蚌夹住。鹬说不下雨你就得干死,蚌说你抽不出来嘴就得饿死。二者相争的时候,被打渔的人一块抓走了。

扩展资料

成语典故:

赵国准备讨伐燕国,苏代为燕国去劝说赵惠王说:“我这次来,经过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

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取不出,明天你的嘴取不出,就会有死鹬。’它们俩谁也不肯放开谁,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块捉走了。

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弊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所以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赵惠文王说:“好吧。”于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国。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是什么意思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拼音】yù bàng xiāng zhēng,yú wēng dé lì

【出处】《战国策》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译文】赵国将要出战燕国,苏代为燕国去劝说赵惠文王:“今天我来,路过了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

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取不出来,明天你的嘴取不出来,就会饿死你。’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

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所以我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赵惠文王说:“好吧。”于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国。

【例子】你们这么做的结果只能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同义词】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扩展资料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同义词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拼音】táng láng bǔ chán,huáng què zài hòu

【解释】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

【出处】《刘向·说苑·第九卷·正谏》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在三。

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

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译文】吴王想要讨伐楚国,告诉左右大臣说:“我会杀死所有敢劝谏我不出兵的人!”吴王的侍从中有个年轻人想要劝谏吴王却不敢,就怀里藏着弹丸,手里拿着弹弓,在后院游荡,露水沾湿了他的衣服,这样做了几天。

吴王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辛苦地沾湿衣服?”年轻人回答说:“园子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处在高处一边放声叫着一边吮吸着露水,却不知道螳螂在它的后面;螳螂弯曲身子贴紧前肢想要取蝉,却不知道黄雀在它的旁边。

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螳螂,却不知道弹弓和弹丸在它的下面。这三者都必定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却不考虑身后的隐患。”吴王说:“好啊!”于是吴王便打消了出兵的念头。

【例子】某小偷正准备偷走卖菜大叔的钱包,却不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被警察抓住了他。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百度百科-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意思是什么

“鹬蚌相争”是战国时谋士苏代游说赵惠王时所讲的一则寓言故事。当时赵王想要攻打燕国,苏代替燕王跟赵王说赵国和燕国争战不休,不过是“鹬蚌相争”而已,必定让秦国得“渔翁之利”。今天这篇寓言告诉人们,在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中,要警惕真正的敌人。

扩展资料

【汉字书写】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汉语注音】yù bàng xiāng zhēng,yú wēng dé lì。

【感情色彩】贬义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结构】主谓式组合的复句式。

【成语解释】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近义词】渔人得利、两败俱伤、螳螂扑蝉、从中渔利

【反义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押韵词】弊帷不弃、称心快意、薰莸异器、触禁犯忌、同心共济、街谭巷议、无立锥地、三征七辟、梭天摸地、时谈物议......

【出处】《战国策·燕策二》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 版权声明: 本文源自解铭网 编辑,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处理。
Copyright © 2016-2023 解铭网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10044号-40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