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恋名词解释(有一种感情叫依恋)

2024-02-21 04:33:09 解铭网

摘要依恋名词解释是什么依恋名词解释如下:1、留恋,不忍离开。引证: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中:(女)绰约如仙,生迷惑依恋,几忘返也。翻译:那位女子姿态柔美犹如仙人,小生被迷惑住不忍离开,...

依恋名词解释(有一种感情叫依恋)

依恋名词解释是什么

依恋名词解释如下:

1、留恋,不忍离开。

引证: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中:(女)绰约如仙,生迷惑依恋,几忘返也。

翻译:那位女子姿态柔美犹如仙人,小生被迷惑住不忍离开,差点忘记归途。

2、犹思念。

引证: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一回:足每言及旧君,犹有依恋之心。

翻译:每次提到旧日的君主,还会有思念的情感。

近义词

1、留恋[ liú liàn ]不忍离开或舍弃。

引证:巴金《杨林同志》:“这个山东小青年握着我的手一再说:‘你要再来啊!’我也感到留恋。我连声回答:‘我一定再来。’”

2、眷恋[ juàn liàn ]指依恋或怀念之情。

引证:梁斌《红旗谱》四七:“晚上他对家乡的河流、树林、怀着深沉的眷恋,在北操场上站岗。”

亲子依恋名词解释

亲子依恋是孩子在两岁前与母亲或主要抚养人之间建立的一种特殊的情感联结纽带。

母亲不仅能满足婴儿的生理上需求和情感的“饥饿”,而且是孩子心理上的“安全岛”和快乐的源泉。只要母亲在他身边,他就能安心、愉快地玩耍,探索周围的环境。而陌生人的突然到来,用眼睛盯着他看,走到近前要从妈妈怀里抱走他——这对七八个月的孩子来说是一种心理刺激,将使他感到不安、恐惧甚至哭泣、大喊大叫。

亲子依恋的类型

亲子依恋的类型,是母子间相互作用的产物。母亲与婴儿交往的态度和行为以及婴儿本身的气质特点,是影响婴儿形成不同依恋类型的两个主要因素。那种负责任的、敏感的、充满爱心的母亲,其孩子常常是安全型依恋的婴儿;反之,则可能是反抗或回避型。

研究发现,婴儿的气质特点也经常地、强烈地影响着母亲对孩子的态度和行为:那些见人就笑、喜欢被人抱的婴儿更易得到母亲的欢心;而那些不喜欢被人抱、不容易抚慰的婴儿则较少得到母亲的关爱。而母亲对孩子的态度及行为又反过来影响孩子形成不同的依恋类型。

名词解释依恋

依恋是婴儿寻求在躯体上和心理上,与抚养人保持亲密联系的一种倾向,常表现为微笑、啼哭、咿咿呀呀、依偎、追随等。依恋是逐提交回答渐发展的,生后6—7个月时开始明显,3岁后能逐渐耐受与依恋对象的分离,并习惯与同伴或陌生人交往。

亲子依恋可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

回避型:这类儿童对母亲在场或不在场影响不大,母亲离开时,并无忧虑表现;母亲回来了,往往不予理睬,虽然有时也会欢迎,但是短暂。这种儿童实际上并未形成对母亲的依恋。

反抗型:这类儿童当母亲要离开时表现出惊恐不安,大哭大叫;一见到母亲回来就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当母亲去迎接他(她),如抱起时,却又挣扎反抗着要离开,还有点发怒的样子,孩子对母亲的态度是矛盾的。他们即使在母亲身旁,也不感到安全,不能放心大胆地去玩耍。

安全型:这类儿童跟母亲在一起时,能在陌生的环境中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玩耍,对陌生人的反应也比较积极;当母亲离开时,表现出明显的苦恼和不安;当母亲回来时,立即寻求与母亲的亲密接触,继而能平静地离开,只要母亲在视野内,就能安心地游戏。

  • 版权声明: 本文源自解铭网 编辑,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处理。
Copyright © 2016-2023 解铭网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10044号-40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