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海洋卫星(海上通卫星通信设备)

2024-04-09 05:25:41 解铭网

摘要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中法海洋卫星,以及海上通卫星通信设备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

中法海洋卫星(海上通卫星通信设备)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中法海洋卫星,以及海上通卫星通信设备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首颗中法合作的海洋卫星将于何时发射

10月20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和法国驻华大使馆联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公布:中国和法国航天合作的首颗卫星——中法海洋卫星计划于2018年下半年由长征运载火箭在中国发射。它将在约500公里高度的轨道上运行三年。卫星目前正在国家航天局怀柔总装集成测试中心进行总装测试。

海洋卫星,是主要用于海洋水色色素的探测,为海洋生物的资源开放利用、海洋污染监测与防治、海岸带资源开发、海洋科学研究等领域服务,设计发射的一种人造地球卫星。2020年前我国将发射8颗海洋系列卫星,包括4颗海洋水色卫星、2颗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和2颗海陆雷达卫星,加强对黄岩岛、钓鱼岛及西沙群岛全部岛屿附近海域的监测。

海洋卫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世界各国的海洋卫星和以海洋观测为主的在轨卫星已有30多颗。

海洋卫星是地球观测卫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在气象卫星和陆地资源卫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属于高档次的地球观测卫星,包括军用海洋监视卫星、综合性的海洋观测卫星、各种专用的海洋学研究卫星等。

利用海洋卫星可以经济、方便地对大面积海域实现实时、同步、连续的监测,它已被公认为是海洋环境监测的重要手段。海洋卫星与陆地卫星和气象卫星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海洋环境要素探测要求大面积、连续、同步或准同步探测。

2、海洋卫星可见光传感器要求波段多而窄,灵敏度和信噪比高(高出陆地卫星一个数量级)。

3、为与海洋环境要素变化周期相匹配,海洋卫星的地面覆盖周期要求2~3天,空间分辨率为250~1000m。

4、由于水体的辐射强度微弱,而要使辐射强度均匀,具有可对比性,则要求水色卫星的降交点地方时(发射窗口)选择在正午前后。

5、某些海洋要素的测量,例如海面粗糙的测量、海面风场的测量,除海洋卫星探测技术外,尚无其他办法。

1、为海洋专属经济区(EEZ)综合管理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服务。

海洋卫星一方面可为EEZ划界的外交谈判提供海洋环境和资源信息,尤其是那些调查船及飞机难以进入的敏感海域。

我国地处西北太平洋西岸,该海域是全世界38%热带风暴的发源地。我国深受其害,平常年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60亿元左右,严重年份超过100亿元。1997年的“9711”特大风暴袭击浙江沿海,仅浙江省直接经济损失达170多亿元。

海洋资源主要是海洋油气、海洋渔业和海岸带资源。我国40多个近海渔场普遍出现衰竭现象,迫切需要发展远洋渔业。我国在海外现有1000多艘远洋渔船,形成3亿美元的资产和50万吨的远洋渔业生产能力,蛤全球渔场信息困乏制约了远洋渔业的进一步发展。

人造卫星及中、远程导弹发射后弹道轨道的计算必须以全球大地水准面、重力场为基本参量,而我国在这方面数据非常稀少,因而极大地影响了导弹命中率。另外,实时的海况、流场、海面风速资料对海军水下舰艇的作战与航行意义重大,这些资料是常规方法无法获得的,特别是敌方海区的实时海况。

5、有利于实施海洋污染监测、监视,保护海洋自然环境资源。

海洋污染主要是石油污染和污水污染。海上石油污染来自陆源排放、海上油井泄漏及船舶排放等,其中陆源排放量最多。我国沿海约有250多处油污染源,每年排放量10万t以上。

6、发展海洋卫星有利于加强全球气候演变研究,提高对灾害性气候的预测能力。

海水温度是影响中长期天气过程的重要因子。研究表明,台风生成与海温关系密切,中国南海台风生成前24h海温平均27℃;太平洋东岸冬季海温与西岸次年夏季风强度呈负相关。

中国海洋卫星有哪些成就

1、山、福州等地的远洋渔业产业集群,天津、青岛等地的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产业集群,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集群和涉海金融服务业集群等等。

2、在过去的40年中,我国已经形成了以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海洋资源勘探开发技术、海洋通用工程技术为主,包含20多个技术领域的海洋高新技术体系,海洋基础研究覆盖海洋各个学科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3、其中“‘向阳红10’号大型远洋调查船的制造”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中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调查研究报告”等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蛟龙号共完成158次安全高效下潜作业,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4、我国海洋卫星事业从无到有,实力日益增强。从2002年我国第一颗海洋卫星“海洋一号A”飞向太空,到2018年“中法海洋卫星”再入苍穹,我国海洋卫星已从单一型号发展到多种型谱

我国海洋卫星事业发展历史

1、我国的海洋卫星事业始于1975年,当时我国启动了海洋卫星遥感试验项目。这一项目由国家海洋局和中国科学院共同发起,旨在研究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海洋进行观测和监测。

2、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我国的海洋卫星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主要历程如下:

3、1987年,我国发射了第一颗海洋卫星FY-1A,这是我国第一颗气象卫星,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遥感卫星。该卫星可用于海洋观测和监测。

4、1999年,我国发射了首颗海洋资源卫星HY-1,这是我国第一颗专门用于海洋资源调查的卫星。该卫星可实现海面风、海流、海温等海洋环境参数的遥感观测。

5、2002年,我国发射了海洋二号卫星,这是我国第一颗专门用于海洋环境监测的卫星。该卫星可实现海面风、波高、海温、海洋色等参数的遥感观测。

6、2010年,我国发射了海洋三号卫星,这是我国第一颗全球海洋环境遥感监测系统卫星。该卫星可实现海面风、波高、海温、海洋色、海冰等参数的遥感观测,并可覆盖全球海域。

7、近年来,我国的海洋卫星事业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例如,2018年,我国发射了海洋四号卫星,该卫星可实现更高精度的海洋环境监测。

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前景如何

1、沿海各地根据自身区位优势和特点,发展出形式多样的产业集群。如胶东半岛的海水养殖和海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舟山、福州等地的远洋渔业产业集群,天津、青岛等地的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产业集群,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集群和涉海金融服务业集群等等。

2、在过去的40年中,我国已经形成了以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海洋资源勘探开发技术、海洋通用工程技术为主,包含20多个技术领域的海洋高新技术体系,海洋基础研究覆盖海洋各个学科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3、其中“‘向阳红10’号大型远洋调查船的制造”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中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调查研究报告”等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蛟龙号共完成158次安全高效下潜作业,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4、我国海洋卫星事业从无到有,实力日益增强。从2002年我国第一颗海洋卫星“海洋一号A”飞向太空,到2018年“中法海洋卫星”再入苍穹,我国海洋卫星已从单一型号发展到多种型谱,已从试验应用转向业务服务,正沿着系列化、业务化的方向快速迈进。

5、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方面,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形成50余项海洋能新技术、新装备,我国成为亚洲首个、世界第三个实现兆瓦级潮流能并网发电的国家。《中国海洋能近海重点区资源分布图集》编制完成,为海洋能示范工程选址建设提供资源支撑。

关于本次中法海洋卫星和海上通卫星通信设备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 版权声明: 本文源自解铭网 编辑,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处理。
Copyright © 2016-2023 解铭网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10044号-40


返回顶部小火箭